“看完这篇朱自清的散文,你有什么感想吗?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7月28日,在蒙阴县东大腰村的“筑梦书屋”里,导读老师吕静正在和学生交流读书感想,不大的房间里,七八位孩子人手一本图书,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旁的书柜里,1000余册书籍整齐摆放,内容涵盖政经、科技、少儿、文学、文艺各种类别,分类标注一目了然,让学生更方便挑选自己喜爱的书。
书柜内书籍琳琅满目。
东大腰村隶属蒙阴县富民小学。在学校下辖的9个行政村中,每个村子都设置了“筑梦书屋”供学生阅读。“我们是山区小学,学生住得很分散,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农活,节假日时只能让孩子自己留在家中,孩子在家也很少读书,导致阅读量比较低,眼界不够开阔。”富民小学校长付军介绍,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有书可读”,他们构建了“筑梦书屋”学习模式。
(资料图片)
老师与学生共同阅读。
富民小学根据学生居住在9个行政村的特点,在每村选取一户学生家庭设立一个小书屋,方便本村孩子前来借书、读书和学习。这一想法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
2018年10月,富民小学的10个“筑梦书屋”很快建设完成。书屋内的书籍、书橱、桌椅等都来自社会捐赠,节假日时有志愿者老师在书屋内辅助学生阅读。按照“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定期指导”的原则,日常管理由书屋所在家庭的学生负责,学生放学后可随时借阅,节假日期间,教师志愿者免费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书屋还同步开展了跳绳、下棋、唱歌等文体活动。
在东大腰村村民赵全红家中,“筑梦书屋”就设立于此。赵全红的女儿秦洛熙作为书屋的管理员,负责记录每位同学的借书和归还情况。“书屋里有童话故事、名人传记、世界名著,书都是崭新的,大家都很爱看。”秦洛熙说。
借阅册上记录着很多学生借书的信息。
秦洛熙(左二)负责书屋日常管理。
“通过建设‘筑梦书屋’,我们发动起了社会、家庭的力量,让他们在学生教育上真正参与,并向好的方向不断推动。”付军说,同时该校以“筑梦书屋”为载体,延伸“耕读文化体验”模式,在校园旁建设劳动农场,种植各种常见作物,安排班级分包管理,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农事体验,加强学生对农耕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在“动脑+动手”过程中,感悟时代变迁,感受农村乡土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从而达到育人效果。
学生体验麦收。
从2018年至今,“筑梦书屋”模式不断在蒙阴县推广开来。截至目前,全县已推广建设 120 个“筑梦书屋”,由文化、教育部门对书屋进行整体提升,添置书橱、桌椅,图书等。现已累计投入资金 200 余万元、配套图书5万余册、书架300余个、阅览桌椅1000余套;在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招募志愿者320 余名,成立志愿者团队,引导学生科学阅读;每个书屋开展活动均超过 60 次,参与群众达 3000 余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晓续 通讯员 张圣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