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阳洼窑村:兴产业 促增收

2023-03-28 08:12:5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这几天,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大棚的西红柿迎来了丰收季。


(资料图片)

早上8点刚过,王玉珍就来到大棚里忙活起来。看着成熟的果实,她的心情格外好。王玉珍是阳洼窑村人,今年60岁,孙辈已陆续上学,她便抽身在合作社打工贴补家用。每天,她和同村的7个姐妹骑着电动车来合作社上班,车程10分钟,工资一天120元。“这种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感觉真好!”王玉珍说。

步入石洞镇阳洼窑村的蔬菜产业园,处处绿意盎然,果实累累。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阳洼窑村位于皋兰县城以北,全村共有497户1768人,人均耕地面积1.9亩,近几年村民陆续加入种植高原夏菜的行列,逐渐形成规模,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阳洼窑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领导群众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坚持“产业强村、蔬菜富民”的理念,以循环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产业,推动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们成立了阳洼窑村集体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资金1544万元,建成日光温室16座,高架大棚113座。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发展订单农业,在103座高架大棚种植麒麟瓜,产品销往北京、广东、湖南、香港、澳门等地。目前,70户村民以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其中42户为脱贫户,带动了村民增收。”阳洼窑村村委会主任魏正家说,阳洼窑村有水浇地3500亩,以前种的高原夏菜,要拉到榆中县高原夏菜市场去卖,价格不稳定,去年村上建了冷库,直接销售,后来从山东引进第八代厚土墙高架日光温室大棚,请来山东寿光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一个棚占地4.5亩,净面积2.5亩,种植反季节果菜,一年一茬,净收入8万元以上。

在种植小西红柿的日光温室大棚里,看着红、黄色已经成熟的西红柿,山东寿光市设施农业技术人员齐保亮说:“这个大棚里种着5个品种的小西红柿,通过试种对比哪个产量高、吃起来味道好、品相好以后种植时就选哪个品种。从试种看,产量品质等和山东种植的差不多,只是新棚土质不肥,种几茬就好了。根据地理环境这里适合种植,只是价格与山东相比偏低。”

“三抓三促”行动实施以来,由此催生的好态度、高效率、务实风在皋兰县已渐成“风尚”。皋兰县聚焦干部队伍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加速形成了奋发有为、攻坚作为、善作善为、主动创为、协同作为的真抓实干氛围。石洞镇阳洼窑村“两委”班子结合“蔬菜大村”实际,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多措并举增加农户收入,极大提升了为民办事效率。3月15日,村里的蔬菜大棚电力设施发生故障,若故障持续至晚上,日光温室屋顶的保温棉被则无法铺开,棚内蔬菜有受冻风险。得知情况后,村委会主任魏正家多次联络电力公司,最终仅用20分钟时间就恢复供电。3月20日,村里的塘坝泵阀开始漏水,导致蔬菜大棚无法正常浇灌,魏正家急忙协调抢修恢复供水。

为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阳洼窑村通村道路全部硬化,自来水、动力电入户率均达100%。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幼儿园,已新建改建卫生厕所293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皋兰县“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名介绍,连日来,皋兰县将“三抓三促”行动作为“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抓手,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八项活动”为动力,落细落实各项惠民措施,让全县11.2万名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关键词:

«上一篇:热点评!阿克:梅开二度对我来说并不多见,我甚至还想过戴帽 »下一篇: 最后一页